孙 佳靓's profile

Beijing private house retro American style

Two people who love art, cross-border exchange of inspiration dialogue
Location: Shanghai  |  Area: 350㎡ |  Completion: 2023
北京卫视知名女主持、资深媒体人、大V博主、新手妈妈...她的身影出现在很多家喻户晓的节目当中,见证过180套房子的诞生,因节目结实500多位优秀的设计师朋友。如今邀请设计师朋友——孙佳靓,为自己创造一个高级优雅的新家。将生活与工作中的精彩时刻转化到空间中,成为个人成长与空间共呼吸的佳作。
01
清美设计说
DESIGN TALK
02.
项目效果呈现
RENDERINGS
一间开阔明亮的开放空间
把生活的多面精彩
勾勒成家的模样

女业主是一个你会愿意倾听她说话的“E”人,听她讲述自己的经历始终言之有物,同时又风趣幽默。因为她除了是媒体工作者,更是艺术研究者,在对艺术的感知上很活跃。

客餐厅及阳台以开放的形式呈现,社交属性的场域为高频次的家庭聚会提供了便利之处。谁不想拥有一个超大明亮的落地窗呢?取景窗最大限度给予空间开阔视野和充足阳光。沙发后的CD与钢琴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沁入日常生活孩子能自然地进入学习氛围。
追求生活的自然本真
复古是浪漫的开始
简中有繁,繁中有致

《奥本海默》将20世纪中叶现代风格再一次带到了人们的视野中,电影中传递的是一种沉稳雅致的氛围。我们将这种“高知风”运用在设计中:品味、有序经典集成空间内涵。

空间色调以中性色调:黑、白、棕为主,木材独特的纹理和色泽在空间中扮演重要角色。家人齐坐,在这份平凡烟火中感受暖意生活。“时间长廊”上粘挂的是高光时刻,每走一步可看到不同时期不一样的自己。
内在力量:步步生莲,莲花化生
去欣赏一朵花的盛开
寄寓空间以美好祝福

心若安,可步步生莲。我们应该撕开生活外层的布,去感悟阳光倾泻秋水静谧.此刻,我走着轻盈的脚步,内心充满平和与自信的力量。

从佛经故事中汲取灵感,独创“步步生莲”式拼贴地板,强调人从自然来,生自然之息。将内在力量与生命力双重性情赋予空间。围绕空间功能探索能量,可以是对话、休憩也可以是Party。电视背景墙后是多功能空间,以文会心,生活需志趣入微。木生长于野,伸展出各类形态:电视框、壁炉、桌椅等朴拙的质感,让一眼近人成为空间亲和的底色。
媒体人的下一种生活
闹中取静,一份自洽的节奏美学
偏爱“高知风”

当媒体人跨入建筑或室内设计,少不了融入艺术与文化参考的叙事反射,形成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设计风格。

用经典与复古的基调贴近理想新居,生意蕴,筑高格,治愈力满级。黄金腰线下享受一片安静平和;腰线以上留一处独立思考的空档。透过美式复古的体现极致诠释优雅。
家是孩子认识世界的起点
开放框架利于
思考、感知、探索

高质量的亲子房作为孩子成长陪伴的空间,是需要适合小朋友动态变化的。选择轻体量床体与柜体,留出充足自由活动的空间,对于孩子就是属于自己的小小森林。
我们希望孩子每天摸到的都是天然温暖的材质,并且能自然进入一种自主探索的状态中。玩耍、攀爬、行走,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小天地。
岁月温柔以待
伴你岁岁芳华
适老设计智能且舒适

以“流动的生命线”为适老化空间的切入点,卧室与卫生间形成自如走动的路线,串联起方便的生活基能,为未来的紧急时刻争取时间。既有对空间细致的考量,也关怀了家人间的情感交融。

老人房的设计在主色调上更偏暖,呈现出一种柔软的色彩美感。在软装方面,选择质地天然的棉麻,保留了纹理的同时,也兼顾了舒适与亲肤感。
因艺术结合
二人合体创作的火花更加灿烂

生活的意义是从琐碎中涌出来的。任何抹掉琐碎的尝试,都会伤害生活本身。当琐碎被扫荡一空,意义也将消失殆尽很多不确定、模糊的、抽象的概念通过设计师的实验精神实现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属于两位艺术人儿的又一次合作,在已有的默契上建立了新的认知

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
优雅浪漫的化学反应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空间之中蔓延,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于此邂逅你的理想生活圈层。
PROJECT NAME | 项目名称
两个热爱艺术的人儿,跨界交流灵感对话
SPATIAL PROPERTIES | 空间属性
私宅
PROJECT AREA | 项目面积
340㎡
TOTAL DESIGN | 总设计
孙佳靓 
MASTER CASE DESIGN | 主案设计
曹庆
EFFECT RENDERING | 效果呈现
张宏志
Soft furnishings | 软装呈现
梅子
TYPOGRAPHY EDITING | 责任编辑
牛馨然
Beijing private house retro American style
Published:

Beijing private house retro American style

Published: